,一步三回首。

来时的路走得很快,回去时的路却显得特别慢。

待到城头外时,老秀才便会拉着洛珩到城外酒铺,沽上一壶老酒,买上几块洛珩最爱吃的米糕。

然后带着洛珩慢慢悠悠的进城、回家……

望了眼城郊官道边上,在蒙蒙细雨中迎风招展的酒旗。

酒旗有些老旧,上书的“杏花村”三字,颜色都已开始褪色。

但迎风招展的那模样,却一如儿时记忆。

这一刻,洛珩突然格外想念老秀才了。

……

所谓墓地,其实是座小土包一样的土山。

山不高,数丈而已,坡度平缓。

一条黄泥路弯弯曲曲的通向土山顶部。

泥路两侧,杂乱无章的分布着一座座土坟。

人有尊卑之别,墓亦有。

越是接近土山顶部的坟墓,埋葬着的人,生前的地位越高。

老秀才的墓穴,便在山顶。

原本他是不够格的,但他死时,洛珩已中举。

林溪人便卖洛珩一个面子,主动提议将老秀才葬在山顶,又把半山腰的老秀才亡妻之墓,一并迁到了山顶。

洛珩没反对。

一块小小的墓地,都是人情世故。

洛珩、沐卿绾、叶婉儿三人沿着黄泥路,缓步朝着土山上走去。

四周已有不少人开始祭拜。

纸钱燃烧后的青烟,袅袅升起,在略有些清冷的冷风中渐渐被吹散,飘向远方。

偶尔有几处新坟前传来轻轻的低泣声,也伴随着冷风,被吹远,吹散。

走至土山顶,蒙蒙细雨已停。

洛珩远远便看到老秀才的墓碑。

墓碑由青石镌刻而成,抬头处刻着老秀才的身份泰安三年林溪县甲子科茂才。

正文处简单记载了老秀才的生平与姓名。

下方落款着立碑人名字和立碑时间。

很典型的文人碑铭。

洛珩走上前,轻轻拂去落在墓碑上的落叶,默念了一句。

“老头子,我来了。”

穿越者多数都这样,在穿越后不愿意轻易唤人爹娘。

洛珩和老秀才相处十多年,从未开口叫过老秀

章节目录